English

北京城墙的拆毁与雷峰塔的倒掉

1999-12-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牧 惠 我有话说

从电视屏幕上看北京市民为了修缮一段破损的城墙而把自己家藏城砖捐献出来的热烈情景,感动之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梁思成。

北京解放前夕,解放军特地派人到清华大学找到梁思成,要求他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和禁止炮击的地区,“这使梁思成夫妇惊诧得几乎跳了起来,感到喜从天降”,“他人前人后地谈这件事,并由此认为共产党是个了不起的政党”。然而好景不长,没有多久,他就陷入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关于是否拆除天安门前的三座门和北京城墙及保护古建筑等有关北京城前途的争论中。争论被上纲上线地提到可怕的政治高度:“是站在共产党一边,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是跟着共产党,还是跟着资产阶级学者梁思成,做梁思成的‘卫道士’?”于是,尽管据理力争,而且预言“五十年后,有人会后悔的”,螳臂当车的梁思成还是理所当然地节节败退,终于在“深挖洞”的最高指示下全面崩溃。北京市“向城墙要砖,他们从四面八方疯狂地扑向城墙,带着扫除封建制残余的一腔仇恨,无情地破坏着。仿佛拆除了城墙也就铲除了残留在人民心中的封建思想”。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记录下他于1972年和他的夫人维尔玛重返中国时的观感:“我们对四十年前的北京最熟悉,并且以怀旧的心情找寻旧时的遗迹,而负责接待我们的官员却要我们去看新建的地铁,维尔玛发现全部城墙除了两扇城门外其余全被拆毁了,感到无限悲痛……巍峨结实的外城结构以及12扇双塔城门中的9扇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破坏。这不禁使我想到可能是当时的形势失去控制,或是主管历史文物者的愚蠢;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我们发现从城墙上拆下来的大明王朝的砖块竟被用于城外新建的建筑物上。宝贵的优美的历史建筑胜迹已被拆卸得不成样子了。”(《费正清对华回忆录》)记得在一篇文章里读这番意思的话:偌大一个北京城,要拆毁和搬掉整个城墙,按正常的速度,绝对不是三五年可以完成的。但是,既然全北京都动员起来了,“人民战争”转眼之间就把整个城墙弄没了。今天那些用手推车、三轮车、大板车拉回来的城砖大概就是那时被留下来的。当然,大部分城砖已经像西北一些地方的农民用新石器时代的陶罐装盐一样,被用于“深挖洞”或其他建筑物上了,谁也不会傻乎乎异想天开重修整个旧北京城。

从北京城墙的被夷为平地,我联想起杭州西湖雷峰塔的倒掉。两者相比,似乎有着迥然的差别,但是更可怕的是其中有着某些深层次的一致。

谁都能看出那个极显眼的区别,雷峰塔的倒掉,正如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的那样,是“寇盗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而北京城的拆毁,为的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北京、建设一个据说可以应付原子弹的防空洞。老百姓把城砖运回家去,并没有像以为雷峰塔的砖块可以保佑平安如意那样的封建迷信动机,反而是在铲除封建残余的旗号下,“废物利用”地把它们用于砌厨房、修厕所或别的什么建筑,如此等等,全是理直气壮的“革命行动”!

问题在于同样都是破坏美,破坏祖先留下来的余物,同样“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已经见不到的雷峰塔是一个千年前宋朝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的建筑,在西湖净慈寺前面。鲁迅说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并不见佳;但是,雷峰塔作为文物肯定是有它的价值。至于北京城,梁思成说:“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不只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它磊拓嵯峨,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大有关系的古代工程。”梁思成有过一个完美的建设北京和把北京城墙充分利用起来,让它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娱圈、立体公园的建议;但是他的建议被嗤之以鼻,斥为“异想天开”而无情地否决了。

梁思成在宝坻发现了一座“少有的表现中国建筑结构的杰作”广济寺三大士殿。他把这个发现称为“一个奢侈的幸福”。当他得知将拆除三大士殿时,曾向河北有关部门反映,希望把这座辽代的古建筑保存下来。得到的答复是“辽代建筑又怎么样,反正是人没用的破庙,不如把这些辽代的木头拿去修桥,还能‘为人民服务’。”又一次嗤之以鼻!这个极典型的答案拆毁的何止一个三大士殿,何止一座北京城!后来的“破四旧”只不过是在更革命的旗号下必然的发展。这一切,同把雷峰塔的砖头拿回家里保平安的乡下人的愚昧相比,能说明进步了多少?从专程找梁思成要求他在军用地图上标出古建筑位置和编写全国文物简目,到把梁思成打成“站在国民党一边”、“留恋封建社会”因而“反动之极”、“罪该万死”的“敌人”,这一步迈得确实不可思议地太大了。

无知比偏见离真理更远。无知而以“革命”的名义剥夺别人的发言权,轻飘飘地使用发言权,结果所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又何止一件两件?

我不赞成“告别革命”,但是,诸如此类的以“破四旧”为名目、实则愚昧已极的“革命”不在此类。前年我同孙珉一起在江浙一带搞调查,不止一次一处从对方无意的闲聊中得知太平天国时期所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惊人程度。在这之前的一场场农民起义,在这之后的“文革”,那“战果”也同样“辉煌”,这种“革命”式的破坏并不比雷峰塔那种寇盗式的破坏高明到哪里去。同这些被破坏的物事相比,北京城墙简直太“渺小”了。

(选自《且闲斋杂俎》,牧惠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5月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